鹽城市食用菌產業工廠化標準化成趨勢 巧用秸稈“點草成金”
近日,記者跟隨市農業資源開發局同志下鄉調查時感到,用秸稈做基料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能減少秸稈亂處置對環境的污染,還能大大提高秸稈價值,是鹽城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綠色增長的有效途徑。
一根草在這里真成了“寶”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亭湖區南洋鎮春秋菌業專業合作社時,社長徐漢權正在一間秀珍菇菇房里忙著,“這些秀珍菇長得快呢,一天要采兩三遍”。
暖暖的菇房里,是一壟壟上下疊放的菇袋,一個女工熟練地從中拔出一簇簇秀珍菇,用剪刀修剪后放到腳下的筐子里?!斑@種菇,現在賣到六塊一斤,去年最低時也有四塊八一斤,平均下來五塊多一斤?!毙鞚h權說,合作社培育的秀珍菇、金針菇無需外銷,都賣到鹽城本地市場了。
徐漢權告訴我們,其實長秀珍菇的基料來自培育金針菇的下腳料。秸稈粉碎后加上玉米芯、棉殼、麩皮、玉米面等原料,再經過消毒、接菌種、育菇等程序,到菇房發菇后,長出來的金針菇就可以賣了,批發價3塊錢一斤。這些長過金針菇的菌糠,營養并沒有全部消耗掉。前兩年,徐漢權將這些菌糠免費送給花卉、水果的種植戶,還要貼個上貨費。后來,他到外地學習,將下腳料粉碎后,再加些營養料,經過滅菌、接種后,就能培育出秀珍菇了。
現在,徐漢權的合作社每年5月到12月份育金針菇,1月到5月育秀珍菇,去年生產了120萬袋金針菇,今年可望達到150萬袋。
而育過兩茬食用菌的菌糠還可以繼續做有機肥,用于長綠色食品?!敖衲瓯炬傄粋€長藍莓的,就訂購了100噸,一噸120元?!?/FONT>
當初一噸230元收的秸稈,經過幾番利用后,徐漢權初步測算,價值是之前的5倍。一根草用于食用菌生產后,真的成了“寶”。
食用菌產業工廠化標準化成趨勢
在春秋菌業合作社,記者看到雖然規模不大,但培養室、育菇房,都是高度集約化的設施。
而坐落在阜寧縣益林鎮的江蘇閩中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是鹽城市規模較大的雙孢菇工廠化生產企業。該公司由福建客商林文才2012年投資3000萬美元建設,公司年消化秸稈5萬噸,有38個大型育菇房,每天出產鮮菇10噸。
公司負責人林俊英說:“目前與我們合作的草業合作社有18家,除了阜寧境內,還有淮安、泗洪等地的送草過來。”
公司今年計劃再建20多個菇房,同時在附近的管計村建示范基地,帶動當地40多個農戶搞雙孢菇栽培。
在四季恒溫的菇房里,記者看到幫助采蘑菇的都是50歲以上的當地農民,益林鎮振業村8組的馮乃香64歲了,在這兒打工,一個月也能拿到2000多元。
“在我們這兒工作,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活計不重,離家又近,有免費的食堂、宿舍,目前廠里有工人70多個,不過還缺人?!闭勂鸢l展食用菌產業遇到的困難,林俊英還提到,夏季收麥子,政府要求秸稈切碎還田,但麥稈長度低于30公分,用來做基料,處理起來不方便。
從市農業資源開發局,記者了解到,鹽城市現有年銷售額在千萬元以上食用菌龍頭企業近100家,集約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的興起,為食用菌產業的現代化經營水平作出了貢獻,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也得到了提高。全市已形成了以射陽四明、千秋、臨海等地為主的輸出型平菇、金針菇栽培產業區,以大豐江蘇久禾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主的全國最大的杏鮑菇恒溫工廠化生產基地,以阜寧益林、三灶等地公司加合作社模式為主的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以濱海界牌、八巨等地富川生物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為主的金針菇、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基地的格局。食用菌栽培品種也從蘑菇和袋栽平菇為主,發展種植了金針菇、草菇、猴頭菇、靈芝、高溫蘑菇、毛木耳、雞腿菇、灰樹花、茶樹菇、真姬菇、杏鮑菇等十多個品種,形成了多品種系列開發的格局。至2014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了2534.88萬平方米,是10年前的5倍,產量為37.33萬噸,產值達到了23.41億元。
產業扶持力度還需加大
食用菌產業在栽培過程中使用稻草、麥稈等為主要生產原料,菌糠、菌渣還能做有機肥,實現了“變廢為寶、無廢生產”良性循環,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開辟了一條最為有效、持久的捷徑。
初步估計,就目前鹽城市食用菌栽培規模來看,每年要消耗100多萬噸秸稈廢棄物等,但全市能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農作物秸稈、棉籽殼、木屑、麩皮、禽畜干糞等,每年均超過800萬噸,如再利用其中的10%進行食用菌生產,年產值可增加10億元以上。
鑒于食用菌產業能“點草成金,化害為利”,帶動農民增收致富,2011年到2014年,市農業資源開發局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立項,扶持了鹽城市具有一定規模的食用菌生產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項目總投資5479.9萬元,其中國家財政補助資金847萬元。通過項目扶持,這些企業的生產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現代化生產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含量不斷提升。
2013年,春秋菌業專業合作社得到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的扶持,項目總投資179.9萬元,其中補助財政資金80萬元?!澳鞘菐土舜竺?,是雪中送炭。”徐漢權說,用那筆錢,他擴建了育菇房,生產規模上去了,注冊了“徐四”牌商標,白色金針菇還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濱海天揚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通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2012年貼息和2014年補助項目的立項,投入資金1700萬元,其中扶持財政補助資金262萬元,用于擴大生產規模,現已形成8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栽培廠房。項目建成后,年產金針菇2100噸,較項目建設前增加700噸,產值達到3500萬元。
響水縣福利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純白金針菇種植企業,起步時年產量只有1500噸左右。2012年,公司從福建順昌引進栽培技術含量高、營養豐富、市場潛力大的“海鮮菇”產品,同年得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貼息項目的扶持,現已形成高標準培養室、育菇房21000平方米的生產規模,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2300萬元。
但總的來看,當前對食用菌產業的扶持資金規模還不大,企業數偏少,更多需要扶持的企業由于達不到相關要求,申請不到項目。在阜寧,農業資源開發局的同志說,像草業合作社,大多是在田邊弄塊堆草的場地,一般都沒有土地使用證,因而很難申請到農業資源開發項目,這些實際情況,有關部門應給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