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開拓全新蟲草時代
迄今為止,全世界已發現的蟲草種類多達1500余種,其中包括人們所熟知的冬蟲夏草、蟬花蟲草、蛹蟲草等。盡管目前蟲草產品種類日漸豐富,但產業發展仍存在諸多痛點。如: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目前仍未突破,且以其無性型或有性型為原料的產品名稱急需規范;蛹蟲草雖已實現人工培育,但是卻面臨菌種退化、研發不力等一系列問題。重金屬殘留、菌種退化等這些蟲草產業發展痛點怎樣破解?蟲草類真菌的資源科學研究進展如何?其安全性評價和功能性情況又是如何?這一系列蟲草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在日前于遼寧沈陽召開的2017世界蟲草論壇上被專家學者深入探討。專家指出,蟲草產業要長遠發展,除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要齊頭并進外,產業政策的“東風”也需及時吹來。
菌種培育和保藏對實現蟲草規模化生產意義重大
研究蟲草近30年的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約瑟夫W·斯帕塔福拉目前仍然專注于蟲草的分類、鑒定和菌種培育工作。在接受采訪時,約瑟夫坦言,之所以開展蟲草的菌種培育工作,一方面由于采挖野生蟲草容易造成資源枯竭、生態破壞;另一方面,野生蟲草含有多種重金屬,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因此,開展蟲草的菌種培育和保藏工作對于實現蟲草人工繁育和規模化生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在蟲草菌種庫建設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由他主導的菌種“一區一館五庫”建設方案主張在真菌原產地建立自然保育區,并在區外設立標本館或展示館,同時建立菌種庫、菌體庫、遺傳物質庫、有效成分庫、綜合信息庫,從而切實保障蟲草真菌的生長環境,保障蟲草菌種的質量,確保蟲草研發的高效和人工培育的可持續發展。
安全性和功能性是蟲草產業化的雙翼
李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世界蟲草論壇已經發展成為蟲草行業富有專業性、科學性的學術探討平臺。通過世界蟲草論壇,過去默默無聞的蟲草行業如同平地驚雷,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并因其獨特的價值被推向醫學界和藥學界的前沿。李玉院士還鼓勵與會專家和代表發揚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神,推動蟲草研究真正以全新科學的態度展現在世人面前,深度探知蟲草科學與人體微生物的關系,進而開發出有科技含量的蟲草類藥品、保健食品,開拓一個全新的蟲草時代。
中國衛生監督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同剛表示,在我國,對蟲草的開發利用,可以追溯到明朝。在《本草綱目》中便對蟲草有明確記載,而當時是用自然采集的辦法來收集蟲草。從目前來看,在我國,蟲草多被作為中醫藥來入藥,但對相關食品開發的應用,受限于其采集的時間、地域等多重因素,并未得到廣泛運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蟲草真菌的人工化培育已十分成熟,對其安全性和功能性也有了較為明晰的認知,由此就解決了資源的可持續的問題。“一個物品的發展一定要考慮到可持續的問題。可持續問題解決了,這一產業的發展就有了力量的源泉。”趙同剛建議,在對蟲草的研發過程中,要關注蟲草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評價。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副所長王成樹表示,隨著人類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和需求的不斷提高,包括蟲草在內的保健類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產業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關注。藥物真菌具有傳奇色彩,代謝產物多樣,成為醫療和保健領域具有原創性精神的科技資源,同時也是優秀的文化資源和生態資源。面對當前全球性的、醫療性的健康發展,我國制訂了健康發展戰略國家規劃,特別強調了以人的健康為主題,從原來解決看病就醫問題,現在向健康方向轉變,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蟲草的研發,發展健康產業,深度探知蟲草科學在人體微生物和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而開發有科技含量的藥品、保健食品。“健康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黃金時代,蟲草產業的發展恰逢其時。”王成樹說道。
基礎研究為蟲草產業化發展提供“后勤保障”
蟲草博物館館長、浙江泛亞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增智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匯聚了84歲高齡、研究蟬花蟲草近50余年的陳祝安教授,專注蟲草食品、保健食品研發的樊美珍教授等老專家以及中青年專家,被稱為“蟲草研發夢之隊”。該團隊建立了完整的蟬花蟲草科研體系和平臺,在蟲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多層次研究。
李增智表示,自己所帶領的蟲草團隊已經建立了國內頗具規模的蟲草菌種資源庫以及光生物學實驗室等多個科研平臺。這些平臺能夠實現蟬花等20多種蟲草的人工繁育。同時,為了避免菌種退化,研究人員還定期將蟬花蟲草菌種送至野外繁育基地進行扶壯和野化,保證了蟬花蟲草的菌種質量,從而為產業化發展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
蟬花蟲草臨床應用成果頗豐
上世紀90年代,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腎病科主任陳以平教授開始用蟬花蟲草替代冬蟲夏草,用于臨床治療慢性腎病。陳以平研究發現,蟬花蟲草在改善腎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與冬蟲夏草相當。陳以平還總結出了金蟬花補腎湯的經驗方。由她領銜完成的相關項目獲得了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
沈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醫促會醫藥養生分會副會長陳浩成在蟬花蟲草推廣和調研的市場中積攢了大量經驗。雖然判斷中藥的功效成分一直是業界難題,但他仍堅持應繼續深入對蟬花蟲草的有效成分進行分析和研究,不斷拿出有說服力的科學報告和臨床研究成果,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可信賴的蟲草產品。
萬事俱備只欠政策“東風”
距離冬蟲夏草被取消了保健食品“特許”試點已一年有余,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郭順星在論壇報告時指出,冬蟲夏草的人工培育目前仍未突破,且冬蟲夏草的無性型定名為中國被毛孢,有性型為蝙蝠蛾被毛孢,但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命名混亂,仍統稱為冬蟲夏草。市場上甚至經常出現以假亂真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蟲草行業的現行秩序,打擊了消費者對于蟲草產品的信心。“要想這個產業得到發展,一定要深入研發。”郭順星強調說。
蟲草作為我國寶貴的生物資源,其研究和產業化,需要政府、研究機構、科研院校和企業來共同推動。蟬花蟲草作為蟲草家族的新品種脫穎而出,成為人們追求健康養生的新選擇。在基礎研究、安全性評價、規模化培育等方面均已完善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行業發展規劃,從而為蟲草產業和大健康產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食品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