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新秀大球蓋菇成為多地產業扶貧新角色
近年來,全國各地吹響了脫貧攻堅的總號角,各地緊鑼密鼓編制規劃,因地制宜培育產業,如火如荼的扶貧產業也給貧困地區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食用菌產業因具有“短、平、快”的特點,成為了各地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并大力推廣。
在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食用菌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逐漸形成了百菌爭艷的產業格局。香菇、平菇、木耳、雙孢菇、金針菇等成為了食用菌界炙手可熱的種植品種。然而,在食用菌品種繁多,百花齊放的今天,有一顆食用菌新秀正冉冉升起,正扮演著脫貧攻堅的新角色,成為了產業精準扶貧的新引擎。
這個食用菌新秀正是大球蓋菇!那么,作為脫貧攻堅的新品種,它的優勢是什么呢?
發展林下經濟 助推精準扶貧
目前,“發展林下經濟,助推精準扶貧”成為各地實施脫貧攻堅的主題和特色。林下經濟在助推綠色化轉型發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生態建設、推動綠色發展等方面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我國林下經濟發展資源豐富,潛力巨大,因此,發展食用菌林下經濟,有利于實現林菌生態建設的可持續性,達到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
大球蓋菇擁有成熟的林下栽培技術,林下的枯枝落葉非常適合大球蓋菇菌絲分解轉化利用,菌床表面采用林下肥沃的營養土作為覆土層,更加有利地提高栽培產量。而林下栽培大球蓋菇后廢棄的菌糠、菌渣是優質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壤肥力,更好地促進林木生長。同時,林下栽培大球蓋菇顯著降低了苗木管理成本,其灌溉成本、施肥成本和病蟲害防治成本均降低了,樹勢增強,抗病蟲害能力提高,木材生長量增加。
同時,大球蓋菇還是秸稈”殺手“。我國是農業大國,各種作物秸稈資源來源廣泛、數量巨大。大球蓋菇是生物化解農作物下腳料的能手,抗雜菌能力強,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栽培后的廢料可直接還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大球蓋菇是生態農業的生力軍,逐漸成為各地精準扶貧、種植結構調整的優勢項目。
除了林下經濟,大球蓋菇又是如何助力脫貧呢?
“復活”冬閑田 實現雙贏
對于菇農而言,選擇一個投資少、效益高、栽培技術簡單的食用菌品種,是規避種植風險的目標。大球蓋菇完全符合這一標準。
菇農只需每畝花1000多元買菌種,再花上3000元左右的工錢,種好之后不用施肥、不用撒農藥,只要用稻草當培養原料,2個月左右便可出菇。大球蓋菇種植技術簡單,但出菇量卻很大,平均畝產多在3000-5000斤,有些地區可達到6000左右的畝產,售價可達到5-10元不等(不同地區略有差異),以售價5元每畝產4000斤計算,畝產值可達2萬元,去除成本,每畝獲利可達1萬多元。
大棚輪作
在種植時間方面。大球蓋菇抗逆性強,適應溫度范圍廣,可在4~30℃范圍出菇,在閩粵等省區可以自然越冬。由于適種季節長,有利于調整在其他蕈菌或蔬菜淡季時上市。部分地區從秋季的8月份到翌年春季4月份都可以栽培,但大部分地區適宜秋季種植,少數寒冷地區可以在早春投料播種。出菇期正好處于元旦、春節期間,鮮菇市場售價高;冷棚種植的采收時間與露地和林下相比,冬前可以延長采收期,春季可以提早采收上市。
菇農既能賺到錢,還能利用閑田創收,經濟環保,實現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可持續發展 市場前景廣闊
要想實現精準扶貧的長期目標,一個可持續發展品種必不可少。有人可能會問,大球蓋菇產業在助推精準扶貧過程中前景如何呢?
大球蓋菇除了產量高,生產成本低,營養也非常豐富。研究結果表明,大球蓋菇的主要功能成分包括多糖、黃酮、酚類、甾醇,以及少量的凝集素等。大球蓋菇中的這些物質具有顯著的保健功能,經常食用大球蓋菇,可以增強人體機能、抑制疾病的發生。隨著人們對大球蓋菇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的認識,市場需求量也不斷增加,部分地區菜市場大球蓋菇銷量超過了常規品種平菇、香菇、金針菇,除鮮銷外,各類干制品、真空清水軟包裝加工、速凍加工、鹽漬品在國內外市場均有銷售,提取多糖生產保健品或藥品等深加工即將成為可能。這說明,大球蓋菇極具開發潛質,市場前景廣闊。
精準扶貧不是一句空話,解決貧困問題也要了解病因才能斬草除根。大球蓋菇產業具備助推精準扶貧的優勢,了解大球蓋菇的栽培技術現狀和產業發展形勢,如何進行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以發掘優勢資源來推動產業扶貧。據了解,2019中國大球蓋菇產業發展大會是我國針對大球蓋菇首次舉辦的全國性大會,是大球蓋菇全國首秀。會議將于2019年3月23日在湖北宜昌召開,是廣大從業者進行學術和產業交流的難得機會和平臺。大會將為加強大球蓋菇的技術交流和市場推廣,促進產學研政的交流與合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