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隨縣香菇節“香菇大王”系列評選候選人介紹
2015中國·隨縣香菇節將于12月11-13日在湖北隨縣舉行,同期將進行“香菇大王”系列評選活動。
一、香菇產業終身成就獎
二、香菇產業突出貢獻獎
三、香菇大王
退休后,對發展我國蘑菇產業更是情有獨鐘,他堅信,小小蘑菇不僅能改變農村面貌和蘑菇人的命運,而且在現代農業生態經濟再生物質的循環利用中具有獨特和不可替代作用。為此,他仍舊不辭勞苦,年復一年,奔波在全國各地,謀劃發展,并深入農村基層,走村串棚,培訓骨干、傳授技術。由于工作出色,績效顯著,貢獻突出,受到廣大菇農、業內人士、企業老板、行政領導的普遍好評,連續不斷受到各級政府和群團體組織的表彰和獎勵。2007——2014共榮獲各類獎項6項。
2007年,獲農業部頒發“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標兵”,湖北省政府頒發“全省科普先進工作者”,湖北省農業廳頒發“全省蔬菜工作突出貢獻專家”
在38年的職業生涯中,淡泊名利,堅持面向基層,上個世紀80年代,協助楊新美教授創建隨州三里崗段木栽培香菇科技示范點的工作,并參與栽培全過程,主辦現場技術培訓; 90年代多次被隨州市、食用菌協會邀請參加與食用菌有關各種會議、培訓班等。會上提出的仿段木菌棒栽培,發展巴西菇生產等建議均被采納;進入新世紀,協助隨州三里崗、草店鎮申報“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花菇之鄉”成功獲批。特別是2014-2015年應邀積極參與《湖北裕國菇業有限公司》香菇文化館建館工作,為此撰寫“介紹世界、中國食用菌發展的歷史”(約10050字彩圖50幅),“重溫歷史,放飛夢想”(約5000字);今年9月啟動草店鎮羊肚菌栽培示范點,自帶菌種(原種),生產生產種3000斤,免費發放草店、安居、大洪山,培訓科技骨干3名(秦大海、鄢強和秦祥)以“林菌”、“稻菌”模式試驗栽培羊肚菌,以期實現隨縣“南菇”(香菇),“北菌”(羊肚菌、竹蓀菌)的創新種植格局。
在教學方面,呂作舟長期主講《食用菌栽培學》(本科生、研究生)、《食用菌貯藏加工學》(本科生),多次榮獲“華中農業大學教學質量優秀獎”,其中包括一等獎1次(1998),二等獎2次(1995、1997)。
邊銀丙同志長期工作在食用菌科研、教學、推廣的第一線,為湖北省乃至全國食用菌科技進步和產業跨越式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將自己的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密切結合,將科學技術傳播到了食用菌各個產區,將自己研發的科技成果送到農民的田間地頭,與菇農交知心朋友,與食用菌企業建立科研合作關系,時刻把菇農和企業技術需求掛在心上。從菇農的菇棚到生產加工企業的廠房車間,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步。
1.面向生產需求開展科技創新,開發多個食用菌新品種及栽培新技術。
2.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技術推廣活動,使科技服務三農工作成為常態。
3.科技推廣增活力,產業發展添動力。
長期從事食用菌優良品種的選育工作,作為第一完成人,系統選擇、雜交選育出獲國家認定或湖北省審定的香菇、黑木耳、雙孢蘑菇、白靈菇等優良新品種8個,特別是選育出了適合隨州氣候與栽培模式的秋栽花菇品種“久香秋7”與“秋香607”,段木黑木耳品種“單片5號”,提純復壯了巴西菇品種“姬松茸3號”,為隨州代料花菇、段木木耳及巴西菇生產提供了優良品種;發現并命名源自新疆的蘑菇屬新種2個, 對其中的“新肥蘑菇”開展人工馴化栽培并獲得初步成功;致力于食用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發推廣,年培訓各類食用菌生產技術人員近千人次,特別是每年多次赴隨州開展現場技術指導、培訓講課、合作科研等服務工作,在隨州食用菌主產鄉鎮三里崗鎮、草店鎮、殷店鎮、高城鎮、萬店鎮、洪山鎮、洛陽店鎮、安居鎮、柳林鎮、新街鎮、唐河鎮、厲山鎮、萬店鎮、封江鄉、吳店鎮和郝店鎮等地均留下了技術服務的足跡,為隨州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穩定和快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005年10月獲中國科協“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被湖北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聯合授予“全省科普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4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完成人)一項。
2006年以來,先后與隨州近十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密切合作關系,聯合承擔了國家星火計劃、科技支撐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等省部級科技項目20多項,其中一項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2011年被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國家星火計劃工作先進集體”(國科發農〔2011〕597號);鑒定科技成果5項,2010年,研究成果“農業副產物生物轉化食(藥)用菌及其精深加工與產品開發”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與企業聯合申報經湖北省科技廳批準建立校企共建研發中心4個;幫助企業建立實驗室3個、小型生化培養室1個、培訓技術骨干5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研發新產品6個。多年來,一直熱情接待企業和農戶來訪,耐心為他們提供現場和電話咨詢,答疑解惑,贏得了企業及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門的肯定和好評。
一、百折不撓,做食用菌生產的探路人。
二、心系菇農,回報鄰里,做食用菌生產規模化的領路人
湖北裕國菇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位于炎帝神農故里——湖北隨州(編鐘古樂之都、中國香菇之鄉、中國花菇之鄉)。公司現有總資產7.03億元,員工623人。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出口創匯達1.42億美元,據海關數據統計,出口位于全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百強榜第21名。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1.7億元,稅收6200余萬元,出口創匯1.67億美元,位居全國農產品出口企業百強榜第17位,且連續兩年位居中國食用菌出口榜首。2015年元至6月,實現產值6億元,出口7200萬 美元,利稅5000萬元。
2000年7月7日,雷于國同志率先在隨州香菇行業注冊成立了公司。15年來,他對香菇行業不離不棄,始終堅守,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裕國股份是全國香菇行業第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第一家海關 AA 級認證企業、第一家登陸全國性資本市場并實現直接融資的企業(股票簡稱:裕國股份、股票代碼:831036)。根據全國食用菌協會的統計,2013年裕國股份的經營收入、納稅額、出口額、出口增長幅度均居全行業第一名。裕國首創的香菇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第一個通過GAP認證,還獲得了“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區”“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優質道地藥材(香菇)示范基地”等五項國家級榮譽。裕國股份是全行業唯一擁有“五星榮譽”香菇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的企業。
3、依托平臺支撐主業。今年3月下旬,裕國股份在“新三板”通過做市轉讓方式成功增發股份融資1.1 億元。公司將用融入的1.1 億元資金置換香菇科技產業園前期投入的自有資金。后期,在條件成熟時,公司還將向資本市場繼續融入資金支持香菇科技產業園的建設,打通實業平臺與資本平臺的“任督二脈”,實現兩個平臺的良性互動,讓資本平臺為公司主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支撐。
去年11月,公司秉承創新精神,首開先河地向中國中藥協會申請將隨州香菇認定為優質道地香菇,并獲得成功。今年1月,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授予公司“優質道地藥材(香菇)示范基地”證書。這是全國香菇行業第一家“優質道地藥材(香菇)示范基地”。認定獲得成功不僅是公司裕國股份實施創新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的又一重大成果,而且對于深入挖掘香菇的藥用價值,積極融入大健康產業,把握發展“黃金機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香菇作為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其發展潛力并未觸及“天花板”。相反,公司深入挖掘香菇的藥用價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使香菇產業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公司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隨州香菇一定能做到一斤香菇賣到三斤的價格,更好地為菇農增收,更好地促進產業持續發展,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2、錦上添花,金融機構助我生雙翼、沖霄漢。正如大家所說,向銀行申請貸款是企業融資的低級階段,向資本市場融資才是企業融資的高級階段。然而,低級階段與高級階段相輔相成,互為影響。因為公司掛牌上市成功,銀行空前地加大了對公司的支持力度。今年3月8日,隨州農商行到公司實地考察后提出可以給予公司最高授信額度達3億元的三年期循環銀團貸款;3月10日,建行到公司走訪調研整天,詳細了解香菇種植、流通、加工環節,將為公司公司落實1.7億元的授信額度;3月12日,中行前往公司調研,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可為公司提供票據池融資1億元,配套提供5000萬元的菇農貸,并將進一步研究利用公司股份質押提供融資支持,還將邀請省行行長前來公司調研,研究進一步加大對公司的支持力度。農發行隨州分行給予了公司最高1.5億元的授信額度支持;工行也加大了對公司的融資支持。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其他股份制銀行積極尋求與公司開展新業務,謀求發展新型銀企關系,創新業務品種,做大業務規模。可以說,公司現在與銀行的合作關系處于前所未有的良好階段,這是公司高度重視發展銀企關系的結果。
在技術推廣服務上許景聞始終不忘菇農利益,手把手地指導菇民種植,大部分時間與菇農在一起,多次深夜騎自行車和摩托車到菇民家中為他們解決疑難問題。為菇民解決了制袋成活率低的問題,由原來的成活率不足80%提高到現在的95%以上。自己選育的8—1、神農1號等香菇品種,讓很多菇農得到較高的生產效益,深入研究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向菇民提供優質花菇種植技術,從原來的每袋收入在8—10元,提高到14元以上。菇民親切地稱他“許老師、許教授”。撰寫了《秋栽花菇種植技術》、《春栽袋料香菇種植技術》、《袋料黑木耳栽培技術》印發了數萬冊免費發給種植戶;撰寫的論文《淺談隨州地區香菇品種的選用》、《段木香菇越夏管理技術》、《袋料香菇難出菇和畸形菇原因及對策》、《黑木耳種植的關鍵技術》、《保護香菇種植環境刻不容緩》、《靈芝養菌期技術關鍵》等一百多篇論文在《中國食用菌》、《食用菌》、《浙江食用菌》、《全國食用菌信息》、《食用菌市場》、《湖北科技報》、《湖北日報-農村新報》等幾十家報刊網站上發表,并免費向菇民提供技術資料3萬多本。為菇民講授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課達100多場次。幫助了高城鎮前進村二組、厲山鎮東方村二組菇民和唐鎮黃廟等村民,從種植起萌到到技術成熟而不辭勞苦,做了大量工作,深入到菇農傳授技術無數次,菇民是隨叫隨到。并為周圍的河南、四川、重慶、湖南、陜西、江西、安徽,遠處的吉林、云南、廣東、江蘇等十幾個省的農民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擔任隨縣食用菌協會秘書長及會長以來,為菇民與菌種生產單位調解糾紛30多起,化解了矛盾,無一起上訪和事態擴張。2013年為我縣萬和鎮及棗陽市靈芝種植戶上門技術指導,挽回經濟損失達300多萬元;2015年春為吉林省遼源市菇農挽回損失70多萬元。近幾年來,我縣香菇種植環境惡劣,他去草店、殷店、高城、三里崗等鎮調查爛袋情況40多次,急菇民所急,目前正在積極地研究防治方法,志在徹底解決爛袋現象,現以取得初步成功。2010、11、12、13、14五年獲“隨州市科普帶頭人”稱號,并當選政協隨縣一、二屆政協委員,并被評為2012年十優政協委員。2010年獲得中國食用菌協會頒發的“全國食用菌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0年元月被〈〈中國食用菌商務網〉〉聘為專家團專家,2012年獲得中國科協、財政部命名“全國科普帶頭人”稱號,2015年2月1日被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聘任為博士后扶貧工程中心“食用菌”技術專家。